上午,大家参观了眉山市丹棱县、雅安市名山区的现场。刚才,王铭晖副省长介绍了四川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浙江、湖北、陕西三省农业厅长做了很好的发言,三位专家也讲了很好的意见,四川茶业集团、陕西海升果业的企业负责同志也做了情况介绍,讲的都很好,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体现了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现实国情的深刻把握,将指引我们更好地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绿色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正成为全社会的实际行动,引领我国包括农业在内的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从种植业看,粮棉油糖等大田作物需要加快绿色发展,果茶等园艺作物同样需要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农业是重中之重,果茶领域应更有责任,更有作为。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正由过去的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像水果、茶叶这类产品,过去在普通居民家里都是待客用的,现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像水果这类产品,消费者很注重品质,更会选择一些品牌水果、稀有的特色品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加快果茶绿色发展,全面提升果茶质量,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过去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主要靠资源高强度开发、要素的大量投入。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大田作物生产是这样,果茶等园艺作物问题更为突出。化肥农药过量投入,不仅造成成本增加,也影响果茶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果茶园生态环境安全。老路走不通,老账还要还,新账不能欠。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同时,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补上果茶绿色发展的短板,做到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真正实现习总提出的“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愿望。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遇到了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同时,农业成本仍处在上升通道,影响农产品竞争力。果品、茶叶与水产、蔬菜都是我国最具竞争优势的出口农产品。近几年,我国相继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协定,水果关税在过渡期之后降为零,进口水果冲击加大。同时,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进口农产品设置了更加严格的技术壁垒,水果出口面临新的挑战。这意味着果茶等农产品进入真正的国际化竞争时代,必须加快推进果茶绿色发展,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脱贫攻坚的重点在老少边穷山区。习总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指出,“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像延安、沂蒙山、大别山、武陵山、赣南等地都是老区,都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在这些地区,果茶多数是优势特色产业,也是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推进果茶绿色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可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果茶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抓住机遇,加大力度,促进果茶绿色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些年,果茶产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一是种植规模扩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放开市场以来,水果、茶叶面积持续增加。去年,水果面积1.92亿亩,茶叶面积4100多万亩,均位居世界第一。苹果、柑橘、梨、桃、荔枝等主要树种的面积也都位居世界第一。此外,猕猴桃、蓝莓、樱桃、杨梅等树种也呈快速发展的势头。二是市场供应充足。去年,水果产量1.75亿吨,茶叶产量225万吨,均位居世界第一。这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三是质量稳步提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近5年水果、茶叶的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四是产业化水平提高。涌现了一批大型水果、茶叶企业集团,创响一批区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水果、茶叶品牌。
与绿色发展的要求相比,果茶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存在越区种植现象。水果、茶叶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对土壤和光温水气等条件都有特殊的要求。近几年,一些果茶非优势区域,不坚持适区适种,越区盲目扩大种植,产量不高,质量不优,特色不突出,效益也不好,甚至有的还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二是化肥农药投入过量。目前,我国果树亩均化肥用量73.4公斤,是美国的6倍、欧盟的7倍。茶叶的亩均化肥用量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多数地方的绿色防控技术落实不好,主要靠施用化学农药防病治虫。三是创新能力不强。相对于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水果的育种周期长、投入不足,苹果、柑橘、葡萄等大宗水果主栽品种约一半为国外引进,自主选育的品种比重较低。50%的柑橘为引进品种,其中90%的脐橙是从美国引进的“纽荷尔”。从日本引进的“富士”占苹果面积的70%左右,作为主栽品种已经超过20年。葡萄、草莓等也多为引进品种。果茶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特别是春茶机采问题至今未取得突破。四是品质退化严重。本世纪初,《种子法》颁布实施后,废止了《种苗管理办法》,果茶作为非主要农作物,可以不经审定,随意繁种调运,越区种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同时,老果茶园比重过大,特别是树龄在25年以上的老果园占水果总面积的1/6,25年以上的老茶园面积占1/4,这些果茶园品种老化、植株郁闭、营养失调,产量较低,品质也较差。此外,知名品牌不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调查,我国80%的茶叶企业品牌是区域内品牌,省内知名和本地知名的各占32%,国内知名的仅11%,国际知名的仅2%,尤其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应该看到,推进果茶绿色发展存在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专家测算,到2020年,人均茶叶消费量年均增长6.4%,将由目前的1.3公斤提高到1.7公斤;人均水果消费量年均增长4.4%,将由目前的124公斤提高到150公斤,市场需求空间较大。二是脱贫攻坚的促动。当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特色产业精准脱贫已部署到位。发展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需要,也是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各地特别是多数老少边穷地区把发展果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以项目带动、产业拉动,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三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当前,国际经济深度融合,我国正加快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我国与中亚、南亚水果贸易的互补性强,市场空间广阔。茶叶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产品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内涵,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解决果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根本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强农、绿色惠民。一要形成绿色价值取向。绿色发展理念是古今融合、东西交汇的新的发展理念,既折射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智慧的朴素思维,又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习总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深刻的阐述了绿色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强调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社会财富,凸显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培育和形成绿色价值取向,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自觉行动,真正实现果茶生产与生态相互协调。二要培育绿色思维方式。坚持问题导向,培育“绿色”思维。培育“绿色”创新思维,改变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思维,比如把果茶生产中过量投入的化肥农药减下来。培育“绿色”底线思维,对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顾及子孙后代的发展,不能突破环境承载能力的底线。培育“绿色”系统思维,注重人与自然的共生,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三要形成绿色发展模式。从果茶生产看,重点是“五注重”:注重协调发展,体现要素配置与资源组合,形成鲜明的特色和区域的特征。注重节约发展,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进病虫统防、肥料统施,加快果茶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节本增效。注重清洁发展,治理果茶园水土污染,用健康的土壤生产优质的果茶产品。推进生产加工清洁化,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循环发展,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果-沼-猪”模式,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注重融合发展,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构建现代果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目标,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市场导向,实施创新驱动,强化政策引导,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果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的果茶集团,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果茶品牌,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果茶产业发展之路。
重点是“一稳定三提高”。一稳定,就是稳定面积。划定优势区,发展最宜区,保持果园、茶园面积基本稳定。到2020年,果园面积稳定在2亿亩左右,茶园面积稳定在4200万亩左右。三提高,就是提高产品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绿色发展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效益,加快品种改良,推进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科技创新,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模式,创响一批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大企业集团,提升产业综合素质。提高产业绿色发展能力,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改善果园、茶园生态环境。三、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扎实推进果茶绿色发展
。果茶产业既受到生物多样性的支配,又是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广大果农茶农增收脱贫的产业。在推进农业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不是无所作为的,而是大有作为的。关键是要创新管理方式,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更不能错位,做好应该做的,多做企业需要的事,多解农民难办的事。促进果茶绿色发展,要调动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市)级政府的积极性。着力抓好以下几件事:第一,规划引导。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制定好果茶产业发展的规划,做到资源与生产相协调、生产与市场相衔接、资金与人才相匹配,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第二,信息服务。重点是分析研判果茶供需形势,适时发布果茶产销信息,引导农动适应市场需求,发展适销对路的品种,特别是生产绿色、安全、优质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通过举办果茶博览会、交易会等,促进产品的顺畅销售。第三,标准制定。提升果茶质量效益,创品牌是关键,制定标准是前提。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品牌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第四,示范引导。适应分散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搞好技术试验示范。注重区域示范,选择果茶优势产区,特别是适宜区开展试点示范,加快集成技术推广。注重规模示范,将过去小面积的专家试验田,在更大范围上试验示范。注重对象示范,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推进规模化生产。第五,市场监督。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果茶产品进入市场之前的市场监管是由农业部门负责。加强这个环节的监管,重点是投入品的监管,让安全的投入品进入生产领域,用安全的投入品生产优质的果茶产品。同时,配合工商、食药监管部门,加强产品的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六,政策扶持。果茶绿色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果茶绿色发展。支持育种创新,通过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区域性果树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茶树无性系苗木繁育基地,提高良种苗木供应能力。支持技术示范,重点是支持果茶园开展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集成技术的示范,以及果茶绿色高效技术模式的攻关。支持产地加工,重点是支持优势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果茶贮藏保鲜和加工设施。推进金融创新,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通过补贴、贴息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果茶产业,形成多方投入的机制。依托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杏彩体育下载